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处方外流趋势分析:2020年或达8000亿规模

作者:佚名     来源:医药网    2017-5-26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2.处方外流对产业链上下游有何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处方外流所致的市场规模变化并不是一种“增量”,而是对原有药品流通结构的重塑。既然涉及重塑,那么就一定会导致产业关联方利益重新分配,从终端患者的角度来说,也会迫使其转变诊疗及购药的程序。

  我们按产业链从上到下分析。对医药工业企业来说,由于长期针对院内渠道做营销,形成了学术推广、医药代表为主的营销体系,如果销售通路发生变化,其必须在段时间内就院外渠道推广做出相应的调整。除了适应院外渠道的营销需要成本投入之外,还牵涉到其已有营销团队的利益分配,并很可能因为内部的利益分配机制造成对市场变化的不及时应对,最终丢失部分院外市场份额。

  对医药流通企业来说,撇开配送模式为主的企业不谈,市场上大部分的企业还是以纯销等方式为主,一旦处方外流,意味着其经手的市场份额将大幅缩水。这也将导致一些小型纯销企业面临经营困难,或者寻求合并。对在纯销通路下起到重要作用的医药自然人来说,打击可能更为致命,原因在于其存在的业务逻辑断裂,市场已不在需要其作为业务链接点存在,其掌握的医疗资源也不能转为更多的药品流通量。

  对医疗机构来说,顶层涉及的考虑是把不透明的药品额外利益砍掉,但是砍掉之后很难在短期内另以行政手段的方式提高其待遇,即使是通过设立医事服务费、诊疗费等方式补偿,但是较原有的药品收入来说,会有大幅缩水。同时,医药分开辅助政策如控制药占比、零差价、两票制等措施将使灰色行为更加失去生存土壤,进一步压缩利益空间。

  对于患者而言,原本就医购药的一站式流程被分解至两端,很容易造成体验上的割裂。相应的,患者在院外渠道拿药时可能更多会考虑药品的正规安全,以及一旦发生事故由谁担责的问题。院外渠道购药相较于院内而言,还存在专业服务度不足的问题。这些都是患者选择院外渠道购药的阻力,并将长期存在。

  三、如何承接处方外流

  1.零售药店如何承接处方外流

  从国务院的相关规划也可以看出,零售药店将成为处方外流的承接主体,如果承接顺利的话,数年之内,零售药店规模将呈现倍增,这对于零售药店来说无疑是巨大利好消息。

  从零售药店的规模数据也可知,过去五年间尽管市场规模处于持续增长当中,但增速已经较高峰时有大幅下滑,零售药店急需找到新的增长点以应对增长乏力的疲态。

  从我国零售药店的发展形态来看,存在几大问题。其一是市场连锁率低,国家食药监总局的统计显示,2015年底全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数量为4981家,零售连锁企业门店20.4万家,单体药店数量为24.3万家,连锁率为45.5%。连锁率低意味着无法规模化运营,在成本控制、总体质量把控上缺乏规模效应。

12345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