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行业发展概述
作者:医药网 来源:医药网 2019-1-18 打印内容
日本政府从1988年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的针对医保目录品种的价格调整。涉及13000 多种药物,次平均降幅超过6%。日本医保控费效果明显,制药行业增长缓慢,但行业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降价极大压制了仿制药企业收入增速,甚至出现多年的负增长(1988-2000)。由于持续的降价,仿制药企业毫无还手之力,远远落后于行平均的收入增速。收入增速受到降价压制(1988-2000)。由于持续的降价,普药价格非常低廉,这导致在2000年之前,日本普药使用率很低,2000年初按数量计算的医疗机构普药使用率仅为20%。这不符合高效的药品结构。随后日本政府把使用普药替代昂贵的创新药作为控制药品支出的有效手段。并制定了仿制药替代率提升目标的时间表,到目前仿制药替代率已经达到68.8%,朝着2020年的80%目标进行。
创新药价格的下降,抵消了需求的增长。因此创新药企业在降价的压力下,销售收入的增速并没有走出独立走势。降价过程中创新药企业收入增长虽然受到影响,但从利润角度看,由于创新企业能够持续推出新产品,虽然老产品价格向下,但是相对高毛利品种的补充,导致企业的利润率逐步提升。。创新型医药企业通过高毛利新药策略,躲过了降价的压力。但是当利润率提高到一定层次后,也遭遇了利润提升的天花板。迫使部分日本制药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寻找更加丰厚利润的市场,并迎来了新的增长。
5、行业变化趋势试判
2015年以来新一轮的医疗改革政策的出台正是改变药品供给障碍,理顺医药产业链。可以预期,仿制药的供给将大幅增长,创新药加速进入市场。从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径可以更好的理解国内政策由来、影响及走向。
美国是世界是最大的创新药国家,有很多成功的先进经验,而日本是我国近邻,有着比较相似的文化背景和行业特征。对比美国和日本的控费降价背景,美国是整体经济下滑导致财政压力大,日本则更多的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保收支压力,日本加速老龄化的时期出现在1990-2010 的二十年间,日本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从不到9%上升至超过21%。老年人口的增加导致医疗需求的增加。而对于实行全民医保的日本政府而言,医疗财政支出的压力也增加。我国的控费背景与日本更加类似。同时当时日本医药行业存在的创新能力不强,国际化程度不高等特征与我国现阶段医药行业也很相似。日本的经验更加值得借鉴。
从国际经验来看仿制药降价是必然之路,只是美国用的是比较市场化的手段,增加仿制药供给;日本则更多的是行政干预价格实现。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