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代表从刷卡到刷脸:合规步步紧逼 行业面临洗牌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2018-7-6 打印内容
有业内专业媒体参考自日本MIX医药榜、日刊药业统计显示,日本医药代表人数连续4年减少,从外企来看,辉瑞、默沙东、诺华、礼来、拜耳、GSK、勃林格、赛诺菲在2013年3月时,在日本MR总人数为15530人,到了今年3月,统计结果为12968人,减少了2562人(减少16.5%)。
上述医药代表观察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日本外企医药代表的减少,主要受药企营收及其药价改革制度影响。日经BP社昨日发布统计数据,2018年,日本31家上市公司中有17家公司的营收减少。
行业洗牌
上述带金销售是指药品生产企业给予零售终端店员的销售提成,也指企业根据医生开具该药品的处方数量给予其相应提成回报。
多年从事临床处方销售及市场学术推广管理专家刘检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这种传统的带金销售是医生收入不合理与现有招标体系不符合市场规律引起的。
一位资深眼科用药医药代表张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其职业面临很大风险,但很多时候亦属无奈。因为药品能否进医院,折扣多少,主要由医院领导或药剂科确定,院长和药剂主任成为药品生产厂家和药品经营企业的主要公关对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为迎合医院的利益需求,就不得不调整产品及经营策略,过去正常的价格竞争被扭曲。
自2013年葛兰素史克(GSK)在中国涉嫌经济贿赂以来,“带金销售”作为行业“毒瘤”已成显性态势,诸多制药企业、医疗卫生系统人员纷纷落马。国家对带金销售也加大了整治力度。
2016年7月,原国家卫计委、发改委等9部委联合下发《2016年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要点》,其中“严厉打击”出现四次之多。
2017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指出,禁止医药代表承担药品销售任务,禁止向医药代表或相关企业人员提供医生个人开具的药品处方数量。
“其实一系列的严打带金销售,严格控制医药代表行为,是希望做到合规化。”第三方医药服务平台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药企等做到合规性还有一定差距。
史立臣说,药企需要强化市场部门,进行专业化推广,避免带金模式;同时,强化院外销售,强化对医院资源的对外疏导;而且,在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营销模式,与更多经销商合作。
在这一系列合规要求下,医药代表行为也在朝着学术化等发展,在史立臣看来这也是职能的回归。
历时五年、七易其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正式把“医药代表”纳入新职业,并定义为“代表药品生产企业,从事药品信息传递、沟通、反馈的专业人员”。在废除“以药补医”的大趋势下,对医药代表的“新定义”也更加符合政策导向。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