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icon
120_120px;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医药历史性大改革来了,力度前所未有

作者:佚名     来源:医药网    2018-5-4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目前的解决办法是,工信部、卫健委、发改委、药监局共同组织企业“定点生产”,已组织了7个药品的定点生产,能保障了临床的供应。已经有16个省市近20家药企向官方表达了建设小品种生产基地的意愿。到2020年,目标是实现100个品种的集中生产和稳定供应。同时在生产、市场、临床等各环节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第八大招是强化日常全流程监管,加大力度查处药企违法、违规,保障药品质量安全问题。这既包括临床数据核查、生产工艺核查,也包括日常检查、抽检和飞检。

?医药改革的结果

通过对上述医药改革途径的分析,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未来三五年后,中国医药行业将呈现这样的状态、结果,为便于直观阅读,我们简单制作成了一份表格。

新的竞争市场

基于上述医药改革目标、改革途径的分析,以及对改革结果的预判,笔者认为,为顺应医药改革,药企可以重点考虑、布局以下几个方面。

品种仍然是药企最大的市场竞争力。这和过往一样,但不同的是,对竞争力品种的评判标准变了。以前是“独家、医保、大空间”是好品种,未来是“独家、疗效、性价比高”是好品种,企业应当朝这方面去努力、去布局未来。

高质量药品市场是最主要的竞争战场。绝大多数情况下,低价就代表了低质,药品也不例外。进口药、创新药、高质量仿制药、通过一致评价的药品共同构成市场的主流,“最低价中标”对行业、对企业、对患者都不利,注定不会长久,高质量药品市场才是竞争的主要战场,医保按病种付费改革到位后,高质量药品中的高性价比产品,终将成为赢家。

持续的研发是药企获得竞争力的根本手段。国内比较注重研发的恒瑞、豪森、正大天晴、扬子江、齐鲁、海正、石药、复星、贝达等等,布局得比较早,企业的竞争力将越来越强,将把其他无研发实力的药企甩得越来越远。

如果缺乏研发能力,不妨以资本的力量投资、并购研发项目或成果,包括海外的项目或成果。

大批量药品、药企在竞争中将被淘汰出局。这个话题本来很有杀伤力,但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很多圈中人因此也成为了温水中的青蛙,感受不出危险的来临。

如果无法做到质量升级,没有开展一致评价,没有较强的研发能力,没有足够的资本收购创新成果,即使有很好的医院渠道,但以往带金销售将来不适用了,终端渠道的价值也将大为缩水,企业的处境依然十分危险。在这一轮综合性的医药大改革下,五六年内,大批药品、药企出局,是必然的结果。

进口药对本土药企的冲击不会持久。零关税将让进口药降价成为可能,国内高质量仿制药因研发及生产成本上升,价格上升是大概率,因此进口药和本土药在价格上的差异将缩小,短期内对本土药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12345

上篇:

下篇:

Baidu
sogou